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。
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又是一年春三月,今年的第一场雨迟迟不下,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朱门大户,虽缘由各不相同,愁容不减。
王澈刚年满十七,正是收不住心的年纪。
没雨意味着草不抽芽,这当然不会妨碍他骑马,只是二房的王云枝小姐便没这么悠闲了,她己然到了及笄的年纪,虽不愁嫁,且算起来时日还长,但二夫人是个要好的(王老夫人原话),在女儿出嫁的事上尽显女当家风范,非是要今年把婚事敲定不可。
然"天若有情天亦老",此宏愿刚入年初便因老天爷的"不体谅"掉了链子。
草没长齐便没由头办些马球、赏景之类的活动,云枝小姐便少了与人相看的机会,出嫁之路中道崩殂。
此些话王澈己听府里的侍女相传数遍,他本人不觉有什么,毕竟世上相看的法子多了去,何必一棵树上吊死呢?
这话他自然也说给了母亲听,结果是被三五下赶出去,外赠一句"女儿家的事你少管"王澈心道,自古天不遂人愿,越是着急要的,越是迟迟不来,早晚灯枯油尽,方才知"天无绝人之路"不过玩笑,莫作箴言。
说回王澈,永川王氏长房独子,祖父进士及第,在当时一跃成为世家子弟中最争气的,谁人口中皆要赞誉几句。
后官至中书令,于朝中贡献颇多。
世人皆以为这便是王家的极盛了,不料王老太公的三个儿子个个优秀,长子王明知自小便喜拳脚功夫,母亲萧氏又出身武将名门,当然他本人也自带一点小运气。
任上几年,恰逢胡人进犯,王明知率兵出讨,大获全胜。
王老太公任上清廉,从不肯受赏,王明知的胜利给了圣上一个由头。
你不肯受赏,我赏你儿子总行了吧,于是二十五岁的王明知愣是一年升至五品,两年升至三品,扶摇首上。
用王老太公政敌的话说,那是嘚瑟的快冒烟了。
一时间,红眼与白眼并举,赞赏与嫉妒共存。
好在王明知自小性格稳重,纷乱极奢中,仍是练兵上朝,争做全勤好员工。
不仅成为皇帝眼中的好下属榜二(榜一是王老太公),还稳居京城贵婿榜榜首。
眼见儿子年纪不小,王老夫人拿起落了灰的"姐妹簿",最终定下了燕勒侯府的嫡女安然。
二人年龄差的大了点,本以为是家族联姻的牺牲品,谁承想王明知对安然一见钟情 ,玩起先婚后爱那一套了。
二人浓情蜜意,王澈便在此时出生了。
王将军虽军中硬汉,在疼老婆方面是无师自通。
作为自小受宠的小公子,王澈的童年极其顺遂。
然而顺归顺,祸是一点没少闯。
虽不至于杀人放火、无所事事,但作为将军之子,于武毫无才用,只是整日醉心于抚琴作画,下棋吟诗。
时人多有讥讽,可王将军却不在意,他将军府又不是缺这一碗饭。
话说回王云枝成亲大事,于外的抱怨话其实都非实情。
实是二房怕王老太公要不行了(冬日里老太公病倒一首未好),担心若是老太公"百年",误了云枝的婚事,等十七八了, 便愁嫁了。
这想法确实有些不孝,但毕竟也是人之常情。
好在王夫人安然门路广,朋友亲戚家中适龄者也多,终是在夏末为王小姐寻了门还算不错的书香门第,二夫人遂完了心事。
天算不如人算,王老太公真真于九月的秋风中闭了眼。
府中上下白绸布尽,举国同哀。
入土那日,由太子亲自扶棺,送了他老人家最后一程。
时人感慨:王家的荣光也自此到头了。
王澈听了这话是极不认可的,这是不把他老爹放在眼里。
不过几天后他便改了想法,感慨群众的目光果然雪亮,他老爹借孝期,竟接了个边关外放的活,不日便到漠北任职。
谁人眼里这也是个肥差,漠北榷场富得流油 ,算是圣上给王家的抚慰。
但王澈不理会这些,让他去那鸟不拉×的地儿(仅王澈个人幻想),他不干!"你不干也得干!"老子还是老子,王将军一声令下,王澈乖乖点头。
总之,漠北是去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