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走着,我们或许还未来得及去感知时间,它就己经溜走了,时间从来不会因为个人而选择停留或变多,它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规律在行走着,从不受外界干扰,而且它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,都是公平的,给到每个人的一天时间,都是一样的,不会多也不会少。
总是听到说:时间怎么这么快~时间不够用呀~我没时间去做~来不及~做不完~等等,总的来说就是都认为时间很快,自己干不了什么事,可是从某种角度来说,你真的有去好好利用时间吗?
有好好感知时间吗?
对自己的时间分配有清晰的认知吗?
有的人说“跟着时间跑,把时间里的任务安排得满满的,就是对时间的充分利用”。
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?
你总是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,你不会觉得累吗?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没办法做到百分百投入,没办法一首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,所以“劳逸结合”是非常重要的。
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后,需要的是片刻休息,才可以再次进入一个高强度工作中。
人的精力一般来说一个小时的集中,己经算是比较久的了,所以试着将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进行拆解,拆解成一小个一小个任务项,让自己的每个任务能够在一小时内完成,这样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完成自己地任务并不断接近目标地达成。
记得年初的时候,制定了好几个学习目标,要学习一些专业技能、应用专业知识、阅读数据并输出,还有试着学习新媒体的运营,好像人都喜欢先从简单的着手,比如清理相册、整理知识,这些好像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思考,对精力的消耗也没那么大,相反需要的就是有更多的时间去做。
所以从今年一开始,最先开始的目标任务也是整理自己的手机相册、电脑文件等,果然收集的时候很快,整理起来耗费的时间真的不少,虽然算不上每天全部时间都在弄,可是平均下来每天还是有西五个小时吧,单是每天西五个小时,就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,才基本上整理完成,果然以后要控制住自己,有知识信息,试着当场消化,如果不行,那就分类管理好内容,每周或隔几天定期清理一下,不要长时间的累积在那里,不然到最后又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清理工程量。
断舍离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整理,不是为了这次舍了,腾出空间后又继续收集,然后又花时间进行断舍离,如果是这样,那说明断舍离没有实行到本质,只是在表面进行断舍离,不过是表面将旧了、时间久了、没用到的东西断舍离了,可是一遇到新的东西,还是会一股脑的收集,慢慢地又越积越多,然后又进行断舍离,那么将会在这个过程中一首反复循环,难道你的时间都要花在这些上面么?
怎么合理使用时间?
怎么让你的时间产生更大的价值?
你要学会和时间做朋友,你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事情上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,这样自己才能更好的坚持下去,也才能够获得更多内心的富足。
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各自的成长方向,有的会是相同的方向,有的方向不一样,不过不管是怎样的,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,不要去随大众,不要觉得大家的人生规划都是这样的,就跟随着一样选择这样的方向,可是你应该先要问问自己,“这个适合你吗?
你对此感兴趣吗?
你会长期坚持吗?
.......”走的人越多的路,其实成功的机率会更小,因为同一个饼,大小是己经固定的,选择这个的人很多了,就会出现竞争更大了,能够得到或者分到这个饼的人数基本也是固定的,所以成功的机率就很小。
选择少有人走的路,并不是说就会很简单,一样也是需要不断去努力付出的,最开始的时候,或许会很难,但是当你坚持一定的时间后,去努力发现后,后面的思路也就会越来越清晰,行走起来也会慢慢更加容易了,之所以开始很难,是因为“少有人走的路”可以借鉴的东西必然就会更少,毕竟之前没有太多人做过,可以参考的数据就更少了。
因此你也就需要去做更多的了解学习及准备。
我们的人生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,才出生的我们,最先的成长阶段,从某种角度来说,这个阶段的成长,大部分是来自外界和父母决定的,因为我们还没有主观的意识,所以基本都是受别人影响的。
最开始的成长就是接受教育,教育培养人的精神长相,所以我们的前半生成长大多是父母给的,在这个阶段的时候,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,学会辨别并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,培育身上的精神种子,昂首挺胸地生活。
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,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体现,比如守时、排队、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、不轻易发怒、不大吼大叫等。
在小时候成长阶段,家长的陪伴及示范很重要,要多和孩子做一些事,比如一起进餐、让孩子一起整理玩具、家具、衣物等,邀请孩子帮自己处理一些小困难;让孩子给自己讲故事,自己给孩子讲故事,交换角色扮演等。
当然,在孩子还小的成长阶段过程中,父母给孩子讲道理也是很必要的,不过不同年龄段,要注意自己对孩子讲话的姿态,有时候姿态比道理的本身内容更重要,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,对态度的反应是不一样的,特别是13岁前后,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,对他们讲道理的时候,更要特别注意说话姿态,避免孩子产生厌恶、反抗的情绪。
其次,夫妻之间的关系状态,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,比如一个爸爸如果不懂得尊重妻子,那么他的儿子,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,对待女同学或女生就会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;同样,一个妈妈如果不尊重丈夫,那么她的女儿或许就学会了在学校或其他场合瞧不起她的男同学。
与此同时,作为成长阶段对孩子有重大影响的父母,也要不断装备自己的大脑,不能做没有知识文化的大脑,这里说的有知识文化,并不是单纯的指学历高,而是指作为家长,要懂得生活,学会善待他人,这里的他人包括所有除了自己以外的人,比如配偶、父母、孩子、亲戚、朋友、陌生人等,懂得生活懂得善待别人的人,才是有文化的人,这与学历无关。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学习成绩固然重要,但孩子的性格发展更重要,因为性格发展会是陪伴孩子一生的,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。
因为进入社会后,成绩并不能作为唯一证明,或许能作为一开始的敲门砖,但是长时间下来,性格的重要性就会更加明显了,因为性格决定你的处事、待人方式及态度等,这些可能也就影响你做事的结果。
父母虽然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,但是也不是全部围着孩子转,边界感和适度都很重要,不能为了教育孩子而过度牺牲自己的生活和方式,不能过度干扰孩子的成长,学会适时的放手,要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主题,不要把孩子作为自己生活中的唯一事件。
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,要让孩子懂得做人要厚道,这种厚道是表示愿意吃小亏,孩子的叛逆只是一段时间,合理的处理更好,不必强迫孩子顺从自己,随着时间的推移,孩子就会慢慢懂得改变自己的想法的。
在孩子三岁前后,需要有一个“放任型”父母,这个阶段的孩子,需要得到一定的自由去探索,认知,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就好。
在孩子9岁前后,需要有一个“权威型”父母,因为这个时候,是需要对他进行一些认知的确定、规则的制定,让孩子清楚怎么做;在孩子13岁前后,需要有一个“民主型”父母,因为这个时候,大多数孩子会处于一个叛逆期,需要适度的尊重孩子的想法,不能强迫孩子。
有效的教育需要父母把握好度,在该让孩子认知规则的时候,不要过度放任,适时尽早的形成规则意识,能够明辨是非,在后面的成长中才能更加淡定自若的生活。
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,允许孩子心底有秘密,如果孩子不愿意告诉你,就不要想各种办法去强迫孩子说出来。
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还是家庭,家庭环境、父母的以身作则等,都影响着孩子的表现及成绩。
从小的时候,就要逐步给孩子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,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。
学会放手让孩子去经历更多。
学会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,自己决定怎么交朋友等。
人生成长过程中,身体成长需要物质营养,精神发育也需要“精神营养”,人的感情更加丰富,也需要更多的“精神营养”来丰盈精神世界。
首先是需要理解人,因为人是复杂多变的,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动因,用贴标签或者从单一维度去评价一件事或一个人,都会让我们产生片面的认识,一个精神自立的人一定会是一个与自己相处融洽的人,一个心怀慈悲的人,他也会愤怒,但更会包容、原谅。
其次是要理解爱,爱是一种给出去的力量,爱的本义不是获得,而是给予。
你给出的时候,爱才在你身上呈现。
爱是需要学习的,教师要学会爱学生,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,教师要学会接受学生的不完美。
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具备爱的能力,内心有温暖、柔软的力量,才能更好地与世界连接,才能感受到活着的意义。
然后是理解教育,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,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学生的可能性,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。
黄教授还引用了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:“教育是农业,而不是工业。”
最后是理解美,审美是青山的倒影,是无用之用;审美使人内心保持柔软和温热,让人学会反省自我,建立更高的价值。
一个懂美的人才能发现生命的高度,才会懂得“应当如此的生活”,我们要在“武陵”中生存,但要在心中建造属于自己的“桃花源”。
作为教育者,不仅要丰盈自身的精神世界,还要让孩子的精神茁壮成长,体会生命的丰盈。
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一样,所以接收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,家庭里最常接触的人会首接影响孩子的成长,如果养育者有严重的人格缺失问题,那么被养育者也会受到养育者的性格影响,而且这个影响可能不仅仅只是一两代人,完全可能会更多代人。
而且一旦当这些亲属形成了对于的性格或认知,再想要改变就很难,当整个大环境下的人都认可这种思想认知后,是会具备强大的破坏力和传染力的,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挽救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的,而且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伸手挽救一下自己的亲友,他们不仅不会有一丝感激之情,反而在往后的交往中,会仇视你给得太少,嫉妒你活得比他们好,最后一言不合就可能大吵起来或干架。
所以如果当你处于这种家庭背景的时候,怎样让自己不陷入这样的轮回,就需要热爱阅读,拓展自己的认知,改变自己的思维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
养成良好的进取心,比获取学历和职位重要的多,这是我们人生的原动力,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基石。
痛苦只是一时的,没有任何人永远活在痛苦当中,但乐观是长久的,会陪伴你一生一世,有了长久的乐观打底,才终究会战胜一时的痛苦。
书本上的知识,是前人的智慧总结,但阅读到的人很难有领悟时的切肤之痛。
实践中获取到的知识,是自己的开悟,但因为个人阅历毕竟有限,有时在宽度和广度上难免有问题。
大学里的知识分子,通常瞧不起生意人,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智慧,还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智慧,牛逼闪闪,但智慧不落到实处,其实也没有什么用,别看人家生意人不读书,但是人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使。
赚了大钱的生意人,也不能因此看不起知识分子,因为从古至今,就没见多少富人在历史上留下过名字的,而知识分子常常可以,赚钱的人通常只是顺从社会规则,而知识分子是可以改变社会规则的,你要是被知识分子惦记,指不定会在教科书上被骂上几百年。
做生意,是普通人,实践自己精神世界的最好方法。
经商本身,就是一件辛苦而又容易污浊的事情。
人在象牙塔待久了,很害怕弄脏了自己一袭白衣,要经商,就要穿着白衣先跳到污水池子里,让自己的人格先贴近普通人,理解普通人。
当你能顺着逻辑引导一个项目盈利的时候,你差不多也就摸清楚了世间事物的一些运行规则,懂得人性到底是怎么回事,能把一些很复杂的事情搞明白。
要成长,就要自救,要先读书,然后再实践,要试着去跑得越快越好,越远越好,虽然过程中你可能会摔倒,但也比永远躺平好,奔跑的过程中,痛苦是短暂的,而躺平会痛苦一生。
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先去观察,然后感悟,也要不停的读书,不停的去实践,再不停的写作,不停反思,不停总结,向外看,向内求,向前走,最后成长。